User research lite version for your mobile app development

這是一個輕量版的使用者測試的程序,如果拿來練習,或者導入第一次使用非常適合。原來這份程序資料出自我參加互動設計讀書會的前輩悠識數位首席架構師 Richard Tsai,同樣是 User research,希望藉此也能套用在我們 Mobile app 開發上。

每一個活動可以參考如下的程序來進行,依序為找人、訪談、觀察、記錄、分析與解釋。

找人要考量到受訪者本身的條件,不是越內行越好,而要找非 Mobile 相關工作的人 (例如手機介面設計、手機程式開發、市場調查、研究人員等) ,該位不曾在市調、公關、手機開發公司工作、最近沒有參與過類似的研究。但是要有使用 mobile app 的相關經驗,例如擁有 Android 或者 iPhone 等等智慧型手機經驗,而且會有可能下載用我們軟體的人。因為這些人就是我們的目標使用者。

訪談前要做好說明,讓使用者可以有安心預期的心裡準備。受訪者通常會緊張、不知道我們要做什麼,研究後會把資料怎麼用,而且怕被考到說不會用智慧型手機。所以我們要清楚說明訪談的目的 (測試的目標不是要考使用者會不會用我們開發的軟體),而是要扮演過程使用的角色,可以提問題,但是觀察者不會教導如何操作。訪談過程會如何進行,人事時地物和抄下來筆記會如何整理都要一一說明清楚。

訪談開始前,可以先做些問卷調查性的問題,當作暖場所用。經常用哪些 Mobile app?每天什麼時間點會使用?喜歡哪些有名的 Mobile app?會希望有哪些 app 裝在自己手機上呢?最近購買付費的 app 又分別是哪些呢?印象好的不好有哪些?

可以讓使用者盡量的聊購買那些 App 的動機和原因,過程會怎麼進行,整體的體驗是好是壞都可以說明。

請使用者開始使用我們的 mobile app,這 app 可以是 prototyping 、可以是完成 10%、20%、30%、或者只有介面沒有後端程式都沒關係。可以給與使用者特定的任務,例如今天的手機程式可以是購買汽車、租售屋、電子書閱讀看開發的產品是什麼都行,出相關的情境題目,請使用者開始操作,觀察者開始觀察。

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多聆聽,不要操控使用者與提示。別太主觀評斷使用者使用行為。對使用者要有友善,不能評斷對錯。為了避免下結論的問髮,所以不要問認為這產品好不好,喜不喜歡,寫的棒不棒。最重要的觀察者不要插嘴干擾。

如果在提問時候要問開放式的問題,例如對於這介面有什麼想法,這個功能對你而言會如何幫助等等的方式,而不要問喜不喜歡、滿意與否會造成使用者下個人主觀意見的答案。

觀察與紀錄是整個過程最重要一環,要紀錄使用者背景及能力、過去購買使用 App 的經驗、使用者購買動機、如何使用、怎麼在該 App 上面操作來達到目的,而且是否跟該 Mobile App 的主要功能相符。如果經過使用者同意,有錄影或者錄音會更適合,這樣是後可以讓整理資料時候對照用。

當我們事後蒐集了以上這些資料,我們要試著來解釋。使用者背景是怎麼樣,有使用過哪些應用程式的經驗,對於操作我們開發的應用程式遭遇了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分成哪些類型 (功能改善、功能建議、介面動向、文字表達等等),列入我們開發上的 issues,這樣作為下個階段到來前,一個很大實質幫助的助力。

以上這是一個輕量版的使用者測試觀察程序,相信經過這樣的活動結束,對於自己開發上很多的困惑與猶豫不決的議題,都可以獲得很好的第三方公正的解答。別忘了,這些協助受測的使用者,代表著我們未來產品上市的使用者對象。

Comments

  1. 增加悠識數位首席架構師 Richard Tsai 的網站連結參考。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